申論考試是限定時間的考試,故考生必須要控制好時間作答,掌握答題節(jié)奏。對于申論考試,閱讀材料的時間建議考生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完成,那么如何才能對7000-8000字的材料在短時間內讀好呢?那就是對材料有取舍的進行閱讀。略讀的材料除了事例性材料以為,數據性材料也可以進行略讀。即對于給定資料里,有著大量數據的材料,我們只需要關注這些數據所引出的觀點即可。
舉例,2009年廣西聯考申論材料中有提到“地區(qū)之間的不平衡,體現在公共服務方面,也是觸目驚心。以1998年我們“普九”的人口覆蓋率為例,東部地區(qū)達到96.47%:中部地區(qū)達到81.87%,西部地區(qū)僅達到42.26%。當沿海發(fā)達地區(qū)已經基本普及初中教育時,西部地區(qū)則仍有三分之二的縣未達到85%的普及初中標準,西部貧困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則尚未普及初等教育。據專家對我們基本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地區(qū)差異分析可知,2000—2004年問,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浙江、廣東、江蘇等經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的公共服務績效明顯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(qū),其中北京、上海的得分在0.6以上,而甘肅、貴州得分為0.36左右。在社會保險方面,2005年,我國三項保險(基本養(yǎng)老保險、失業(yè)保險、基本醫(yī)療保險)參保人數比重,東部地區(qū)達到41.9%,中部地區(qū)為27.6%,西部地區(qū)僅為22.7%。北京為94.4%,而西部的云南為17.1%.廣西為17%,西藏為10.7%。”那么,當我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,掃一眼就發(fā)現整個段落里有很多數據,那么對于這些數據我們不必細細去進行研究,跳讀甚至略讀即可,關鍵是只要看這些數據性材料所引出的觀點是什么。通過閱讀,我們不難發(fā)現,這段話唯一有信息點的就是第一句話,而這句話也就是該段落的段落大意,通過這句話我們就可得出這段話要說明的觀點是地區(qū)之間存在高估服務不平衡的問題。
因此,考生在考試的時候,當看到某個段落甚至是某篇材料里出現大量數據的時候,只要重點關注這些數據所引出的觀點即可,至于數據的多少根本不用計較,畢竟這不是行測考試的資料分析題,在申論考試中,我們在乎的只是這些數據所引出的最終結論。在此,有一點需要提醒考生的是,雖然數據性材料在閱讀的時候跳讀甚至略讀,但在大文寫作的時候可以供考生作為寫作的借鑒材料,可作為論點的數據論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