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高山流水(余伯牙、鐘子期)
【解釋】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樂曲高妙。
【出處】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鐘子期曰: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
2.網(wǎng)開一面(商湯)
【解釋】把捕禽的網(wǎng)撤去三面,只留一面。比喻采取寬大態(tài)度,給人一條出路。
【出處】《史記·殷本紀(jì)》:“湯出,見野張網(wǎng)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,皆入吾網(wǎng)。’湯曰:‘嘻,盡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。”
3.三緘其口(姜太公)
【解釋】形容說話十分謹(jǐn)慎,不肯或不敢開口(語出《說苑·敬慎》)
【出處】《太公金匱》:“武王問:‘五帝之戒;可得聞乎?’太公曰:‘黃帝云:予在民上;搖搖恐夕不至朝。故金人三緘其口;慎言語也。’”
4.朝三暮四(莊子)
【解釋】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。后用來比喻常常變卦,反復(fù)無常。
【出處】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狙公賦芧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眾狙皆怒。曰:‘然則朝四而暮三。’眾狙皆悅。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,亦因是也。”狙:獼猴;芧:橡子,橡果。
5.完璧歸趙(藺相如)
【解釋】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。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。
【出處】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記載:“藺相如帶寶玉去秦國換取城池,見秦王有詐,便憑著大智大勇,終于使寶玉完好回歸趙國。”
6.負(fù)荊請罪(廉頗)
【解釋】負(fù):背著;荊:荊條。背著荊條向?qū)Ψ秸堊?。表示向人認(rèn)錯賠罪。
【出處】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廉頗聞之,肉袒負(fù)荊,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。”
7.一鼓作氣(曹劌論戰(zhàn))
【解釋】一鼓:第一次擊鼓;作:振作;氣:勇氣。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。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,一口氣把工作做完。
【出處】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(zhàn),勇氣也。一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8.班門弄斧(魯班)
【解釋】魯班是古代傳說中著名的木工。在魯班門前擺弄斧子,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(lǐng),含有不自量力的意思。
【出處】宋·歐陽修《與梅圣俞書》:“昨日真定;有詩七八首;今錄去;班門弄斧;可笑可笑。”
9.雞鳴狗盜(食客助孟嘗君逃跑)
【解釋】鳴:叫;盜:偷東西。指微不足道的本領(lǐng)。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。
【出處】《史記·孟嘗君列傳》載: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,孟一食客裝狗鉆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(xiàn)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。孟逃至函谷關(guān)時昭王又令追捕。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,孟得以逃回齊。
【相關(guān)推薦】
>>【3月13日】廣西公務(wù)員筆試備考—成語典故9個